[舊版入口]
用戶登錄
按內容
按標題
按作者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機構
服務
會員
文學獎項
新聞
訪談
投稿
直播
藝術
理論評論
文史
科幻
書匯
新作品
世界文壇
民族文藝
網絡文學
兒童文學
文藝報
魯迅文學院
訪談
陳春成X班宇:投身寫作就像追求一段戀情
一個人所經歷的和他所書寫的,兩者間并無一個固定的公式相連,也不全是原料和成品間的轉換。推尋其中的蛛絲馬跡,其實是文學之外的癖好了。
艾偉:小說把可能性還給生活
“2020年是個特別的年份,我相信史學家會詳盡記述這一年,這個全人類被‘隔絕’的一年。這一年對個人來說也是一段特殊的時光,一些我們習焉不察的問題得以顯現,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反思,關于生命,關于死亡,關于社會和家庭,都需要重新審視和理解。”
陳彥:我也是個裝臺人
十幾歲就喜歡的寫作,是陳彥“最無悔”的選擇,一頭扎進去,再也沒有出來過。17歲,還在縣城生活的他,第一次在《陜西日報》發表散文,又在《陜西工人文藝》發表了一篇短篇小說。
訪關仁山:“土地是滾燙的,故事是鮮活的”
這部作品始終在全方位滲透紅色精神。在阜平縣,我見到一條兩頭都掛著紅綢的霸王鞭,深受啟發,決定以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為依托,將阜平縣的歷史悠久的紅色傳統與新時代砥礪奮進的精神融匯其中……
肖復興:用筆記錄下與時間共生共存的記憶和未及之夢
肖復興將到天壇旅行或遛彎兒的普通民眾,置于天壇這樣一個600年的獨特地理和文化空間,這個“人民的天壇”無形中呼應了全球人文社科研究領域近些年來盛行的“空間轉向”。
畢飛宇:“江蘇作協文化”是一份禮物,我們要維護它
我對自己有一個要求,在我離任的時候,這種文化還在,我就是一個合格的作協主席,如果這種文化沒有了,那我就不及格。我們要愛,即使不愛,一定不能恨,一定不能妒,不能搞事,不能搞人。
哈金:你的過去在你臉上
我早年從來沒做過文學夢。后來被愛默里大學雇用教詩歌寫作,才不得不認真起來。由于一直接觸優秀的文學,心里也就想寫出真正的文學作品。在國內的時候,對我最有影響的主要是唐詩宋詞。
馮驥才:一支畫筆,一支鋼筆,為藝術家們畫像
在物質生活極度匱乏的年代,幾位青年藝術家的創作生活悄然起步。純粹的藝術激情引領著他們御風前行。面對社會風雨,深陷生活漩渦,他們該怎樣支撐理想,又何以經營各自的藝術與人生?
弋舟:到世界去
《人類的算法》寫于年初疫情最為嚴峻的時刻,彼時“算法”成為了我們關注疫情、乃至防疫的重要技術手段,同時,技術的進步也一并帶來了新的精神困境——生而為人,我們終究難以屈從自己僅僅是一個個抽象的數據。
劉醒龍:有時候,深受感動也是一種信心
說自己情緒沒有低落過是在硬充好漢,肯定不是心里話,只要人在武漢,遭遇情緒上的大起大落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我一向睡眠很好,疫情期間卻經常失眠。
遲子建:我覺得在文學上還可以壓榨自己
作家只要以小說形式觀照現實,這個現實一定就變成了“小說的現實”,就是你說的在小說里呈現作家理解的“真實”。
南派三叔《世界》:在接受精神治療時構思小說
南派三叔在公共視野中沉寂的這段漫長的時間中他需要長期在醫院接受治療,而也是在治療中,一些閃現的靈感和對精神疾病的好奇心,打開了他另一道創作之門。
看完朱德庸的漫畫會開懷大笑,然后流下一滴眼淚
人需要選擇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而不是追尋別人給你的指示。如果因為哪個行業好賺錢,就一窩蜂地都往里擠,而其實根本不適合,擠進去的那個人的痛苦指數就會比一般人高。
孫頻:桃花源只在我們每個人心里
在孫頻的創作歷程上,《我們騎鯨而去》這個作品非常特別,因為我們很容易想到,在漫長中國文學史上其實有一個隱秘的傳統,我們很容易聯想到這個傳統。
孫郁:文學讓我們從俗諦中驚醒
孫郁最為人所知的身份是近現代文學批評家、作家,但他也當過報社編輯、博物館館長。無論在哪個崗位上,始終不變的是對生活保持熱愛和清醒,守望赤誠與責任。
笛 安:“那是我們勞動的時光,朋友們都來自采石場”
那時無知者無畏,特別懵懂地寫了一份大概的企劃,既然有了這個機會,那就用我的方式去給讀者們介紹一些文學作品。
柳建偉:當好偉大時代的“書記員”
我想當時代和社會的書記員,有這個想法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因為我的母親。她在我創作這條路上,對我影響很大。
阿來:讓道路筆直 讓靈魂清靜
阿來自云“2020年什么都沒有干出來”。2020年只是《云中記》拿了“京東文學盛典國內文學大獎”。然后他二十年前的名作《塵埃落定》,電視劇要重拍,為保證品質,他決定親身介入。
李佩甫:綿羊地里的尋根人
對文學的熱愛,是李佩甫一生的命題。他一直把“平原”當作他的寫作領地。這個平原已不是具象的某個地方,而是他心目中的平原。
把最優質的作品納入到著作權保護的客體之中——訪中國版權協會理事長閻曉宏
新修改的著作權法的目的和根本是激勵、保護和推動創作,特別是促進優秀作品的廣泛傳播。在推進文化強國建設的進程中,該法的出臺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鄧一光:小說家不是再現現實世界, 而是創造或然世界
寫作和生活認知會有不斷的變化,作為生活者,我需要在具體的人生經驗中找到理想安放之地,這個過程會持續下去。
陶純:寫作的人生是幸福的
能夠成為一個作家,除了愛好以外,小時候的經歷也很重要。巴爾扎克說,苦難是人生的老師。一個生活很順利、衣食無憂、在蜜罐里長大的人,文學之神恐怕是不會垂青他的。
楊曉升:作家要保持感受表現生活的能力
現在作家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感受生活的能力、發現生活的能力和表現生活的能力。作家的寫作要保持一種好的心態,既要敬畏,又要有平常心,不要急功近利。
葉文玲:為“敦煌的守護神”作傳
作為作家而言,筆下的人物和事跡首先要能感動自己,然后才能將這種感動通過自己的描寫和抒發去打動讀者。
對話閻崇年:從故宮六百年讀懂人生
六百年來,故宮就像一座歷史的大舞臺,明朝和清朝先后有二十四位皇帝在這里演繹了自己的歷史角色,他們的皇宮已經成為故宮和故宮博物院……
王蒙:好的環境對寫作者是一件非常有福氣的事情
一個寫作人,寫作的時候需要精神非常的集中,需要有足夠純潔的空氣氧氣。一個寫作者,不太可能在霧霾天氣中或吃著被污染的食物,還能保持很好的創作狀態,讓大腦維持活躍的強度和活力,這是很難做到的。
石一楓:用文學書寫城市
石一楓自小在北京城長大。在他的作品中,“京味文學”似乎已經不再與那些儀式化的舊有風俗相關,而是被內化成了一種語調、思維方式和寫作態度。
葉兆言:自由寫作與應題寫作的通道
真正好的文學,是表達一個人的奇思妙想,一個大作家一定有他獨到的東西。當然,兩者之間有重疊的部分。但要分清楚,文學創作,“創”字很重要;寫作,“寫”的能力很重要。
王堯vs邱田:我想尋找另一種存在方式
至于我自己,寫作《民謠》釋放了自己長期的壓抑。我覺得自己有話要說,也許能夠說好,就這樣動筆了。用一種文體敘述和想象世界,對我而言太有誘惑力了。我想尋找另一種存在方式。
三级黄影片大全性爱视频 - 视频 - 在线观看 - 影视资讯 - 品尚网